再度镇静(Re-sedation)是指患者在全身麻醉术后已苏醒并拔管,由于镇静药物的作用、患者代谢缓慢和个体化差异等原因,导致术后意识水平的再次下降,这一现象可能增加围术期并发症的风险。术后意识水平的变化需与其他意识障碍进行鉴别,如苏醒延迟、术后谵妄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等。
患者,女,76 岁,160 cm,60 kg,外院门诊胸部CT 示:右肺中叶磨玻璃结节,中危,大小约为13 mm×11 mm,遂以“右肺中叶占位”收入院。患者既往于2021 年在外院被诊断为非霍奇金淋巴瘤,行利妥昔单抗治疗4 次,病情控制平稳。2021 年患者出现遇冷时鼻尖、耳廓、指端皮肤颜色变深或呈现紫色,伴有乏力等症状,待回暖时,症状消失。
女性,67岁,因“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术后4月,腰痛加重2天”于2023-12-19入住我科。病人于2023-04无明显诱因出现腰痛,影响睡眠,自行口服塞来昔布胶囊0.2 g,每日2次后症状改善,未进一步诊治。
患儿,男,5 岁,112 cm,16 kg,因“右示指红肿7 d,加重3d”入院。患儿足月顺产,出生体重不足3 kg,娩出后因肺部感染致缺氧,及时予以治疗后好转。出生后数月对疼痛不敏感,怕热无汗,确诊为先天性无痛无汗症(congenital insensitivity to pain and anhydrosis, CIPA)。
全身过敏反应又称严重过敏反应,是一种由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 E)介导的突发、严重、危及生命的全身性过敏反应,常在药物暴露的1 h内发作(如静脉给药后数秒或数分钟内发生相关症状)。当全身过敏反应发生在妊娠期或围产期时,可能给产妇和胎儿带来灾难性后果,因此对其进行快速识别并有效治疗至关重要。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是口腔颌面外科常用麻醉方法之一,因简便易行,故应用广泛。非直视在一个神经、血管丰富的间隙内操作,常发生并发症,如断针、疼痛、血肿、牙关紧闭、暂时性面瘫、神经损伤等,但引发眼部症状者罕见。本文报道1例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发生一过性失明的病例,现报道如下。
苯磺顺阿曲库铵是中效、非去极化的神经肌肉阻滞剂,起效迅速,在推荐剂量范围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可预测性好,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率低,是临床应用较广泛的肌肉松弛药。本研究中报道了某口腔专科医院发生的1例苯磺顺阿曲库铵致过敏性休克案例,分析了该院对其ADR预防、判断及抢救措施的规范性,并总结了后续改进措施,为提高围术期应用肌肉松弛药的安全性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患者,男,28 岁,178 cm,75 kg,因“车祸伤致全身多处疼痛3 h 余”入院。患者3 h 前驾车从高处(约20 m)坠落后感全身疼痛,立即就诊于当地医院,行胸部CT 检查后考虑“气管损伤”,予以胸腔闭式引流、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治疗,由120 救护车转入我院急诊科。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是在普通腹腔镜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具有失血量少、创伤小和术后恢复较快等优点,因其立体的三维视野、放大的手术区域和灵巧的机械手臂,逐渐被广泛应用于泌尿外科领域。
患者,男,年龄44岁,身高173 cm,体质量56 kg。“发现脊柱后凸畸形10余年”,入院诊断:强直性脊柱炎伴后凸畸形。拟行 “电视镜透视下脊柱后路截骨矫形椎弓根内固定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