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资讯

  • 全部时间
  • 2025
  • 2024
  • 2023
  • 2022
  • 2021
  • 2020
  • 2019
  • 130天!猪肾移植最长存活患者因排异取出猪肾,重回透析

    导语近日,纽约大学朗格尼医学中心宣布,全球第3例猪肾移植患者Looney因出现急性排异反应,已于4月4日切除猪肾,重回透析。Looney女士携带猪肾存活了130天,创造了猪器官在人体内存活的新纪录。患者情况患者为53岁的托瓦娜·鲁尼(Towana Looney)女士,她曾在1999年为母亲捐赠肾脏,但随后因妊高症导致自身肾功能逐渐丧失,并于2016年开始接受透析治疗,最终于2024年11月25日在

    2025.04.15
  • 北京协和医院探索新型生物标志物,助力IgA肾病诊断和预后评估

    近期北京协和医院研究团队发布了一篇综述,深入探索了IgAN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2025.04.14
  • 不同类型肾病,降压药物如何选用?一文盘点

    导语高血压为临床常见的慢性病,同时为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可损伤脏器如心脑肾,引起其功能衰竭。那么糖尿病肾病、透析、肾移植伴高血压及肾血管性高血压,如何用药呢?常用降压药物一、糖尿病肾病伴高血压的用药糖尿病肾病(DKD)为糖尿病的主要慢性并发症,其是由慢性高血糖引起的肾损害,可累及全肾,可进展为终末期肾病(ESRD),主要特征为持续性白蛋白尿、肾小球滤过率(eGFR)进行性下降。DKD常伴高血压,

    2025.04.11
  • 靶向线粒体:解锁慢性肾脏病治疗的新突破口

    前言慢性肾脏病(CKD)以持续性肾功能下降和肾脏纤维化为核心特征,最终可能进展为终末期肾病,需依赖透析或肾移植。该病早期症状隐匿,晚期出现尿毒症时多不可逆转。然而,现有疗法仍无法有效阻断疾病恶化。线粒体作为肾脏能量代谢的核心,其功能障碍直接驱动肾小管损伤和纤维化进程。尽管线粒体靶向治疗在神经疾病等领域已有突破,其在CKD中的转化应用仍待深入探索。本文聚焦CKD中线粒体损伤机制及干预策略,为开发新型

    2025.04.10
  • 里程碑式突破!亚洲首例异种肾移植患者术后已超30天

    2025年3月6日,在中国科学院窦科峰院士指导下,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泌尿外科秦卫军主任团队及全院二十余个学科专家组成的医疗团队,成功将基因编辑猪的肾脏植入到终末期肾病患者体内。截至目前,移植患者术后已超过30天,移植肾功能稳定,血肌酐维持在66-110μmol/L,24小时尿量稳定在1800-2600ml,生命体征平稳,肾功良好,符合出院要求,标志着我国在异种器官移植临床转化研究中取得里程碑式突

    2025.04.09
  • 我国IgA肾病患病率略有下降?快来看看最新全国IgA肾病地图!

    前言IgA肾病(IgAN)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之一,其在不同区域的患病率差异显著,在中国不同地区的流行病学和变化趋势尚不清楚。该病诊断主要依赖肾活检,病情进展缓慢,但约20%-50%患者最终会发展为肾衰竭。近期,四川省人民医院李贵森教授团队发表了一项研究,通过分析全国肾脏活检数据,总结了我国不同地区IgAN的流行情况和发展趋势——中国南方的IgAN患病率高于北方,平原地区高于高原地

    2025.04.08
  • 一叶障目,拨云见日:血清学阴性的狼疮性肾炎病例分享

    病例信息患者女性,因“发现全身水肿6个月”就诊我院肾内科。【现病史】入院前6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性水肿,以面部为主,晨起最明显,后逐渐缓解,伴间歇性胸闷、气促,活动后加剧,休息后可缓解,无咳嗽、咳痰,无畏冷发热,无其余不适。【既往史】2014年确诊椎间盘突出,后持续慢性下腰痛,诊疗过程不详,无高血压、糖尿病或其他基础疾病。【家族史】家族中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病史。【体格检查】患者生命体征平

    2025.04.07
  • IgA肾病预警信号:C3沉积强度或成早期肾脏替代治疗关键预测指标

    导读IgA肾病(IgAN)是全球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之一,临床表现为从无症状血尿到快速进展的肾小球肾炎,异质性显著。现有针对IgA肾病的治疗方案有限,仅保守治疗不足以阻止疾病进展。且目前的免疫抑制疗法也不理想,约20%-40%患者在确诊后20年内进展至终末期肾病。多项研究证实,替代途径/凝集素途径在驱动IgA沉积后的肾小球炎症和损伤中起关键作用。基于此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组织了

    2025.04.03
  • 柳叶刀子刊 | SGLT2抑制剂:肾结石药物治疗新希望

    SGLT2i是降低肾结石风险的潜在药物选择

    2025.04.02
  • 血液透析中遇到急性房颤如何处理?3步骤、4要点,规范应对不慌乱!

    导读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维持生命的重要治疗手段,但在透析过程中,患者可能因电解质紊乱、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因素诱发急性房颤(心房颤动)。急性房颤不仅会导致患者不适,还可能引发血栓栓塞、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因此,规范、快速地处理血液透析中的急性房颤至关重要。本文结合专业指南和临床实践,总结出“3步骤、4要点”,帮助医护人员从容应对。一、急性房颤的发生机制及危害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急性房颤的发生可能与

    2025.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