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体支持的全口义齿可有效减缓无牙颌患者的牙槽嵴吸收速率,促进种植体周围骨改建与重塑;其咀嚼效能与天然牙相近,且固位及稳定性能良好,可较好地恢复无牙颌患者的美观和咀嚼功能。上部结构的被动就位是种植修复成功的关键,而失配的修复体可能造成一系列机械性及生物学并发症(如种植体松动或断裂、骨整合失败、边缘骨吸收及种植体周炎等)。因而,印模的精度(accuracy)是决定种植修复长期成功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附着龈是与游离龈相连的角化上皮,其与游离龈合称为角化龈。附着龈由富含胶原纤维的固有层直接紧附于牙槽骨,与骨面附着牢固,质地坚韧且角化程度高,另外其缺乏血管与黏膜下层,因此对于局部刺激有着较好的抵抗力。附着龈的存在对于牙周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牙周炎是一种细菌感染性疾病,可导致牙周附着丧失,是成人牙齿脱落的主要原因之一。积极保存天然牙是当今口腔医学界公认的治疗目标。牙周序列治疗对保存天然牙至关重要,非手术牙周治疗(non-surgical periodontal therapy,NSPT)是规范化牙周序列治疗的第一步,也是每位牙周病患者必须进行的最基本治疗。
根管冲洗是根管治疗中的关键步骤,其可通过清除根管内的细菌和其他微生物来降低感染风险,并提高根管治疗成功率。此外,根管冲洗还可消除根管内的坏死组织和残留物,改善根管形态和表面特性,为根管的填充和封闭提供有利条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根管冲洗的相关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根管冲洗技术和根管冲洗剂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牙周炎是一种口腔炎症性疾病,以慢性进行性破坏牙齿支持组织为主要病理变化,如不及时治疗是导致成年人牙齿缺失的首要原因。因其患病率高,涉及年龄广泛,在人类常见好发疾病中,排在第6位。牙周炎的发生原因是牙周致病菌与宿主免疫失衡,导致由早期的牙龈炎向牙周炎逐步进展,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及不成功的口腔治疗均是牙周炎的促进因素。
垂体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和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是已明确的可引起多颗恒牙迟萌的内分泌系统疾病。垂体功能减退引起生长激素缺乏症,患儿表现为身体发育迟缓,可有乳牙滞留及恒牙萌出延迟,应用生长激素治疗可减少迟萌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由垂体的促甲状腺功能丧失或甲状腺自身腺体的萎缩或破坏引起,患儿表现为牙、颌面部发育异常与乳、恒牙迟萌。
低龄儿童龋(early childhood caries,ECC)是指发生于学龄前儿童的乳牙龋病。我国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5岁儿童患龋率为71.9%,比5年前上涨5.9%。ECC会引起疼痛等多种并发症,给患儿及其家庭的生存质量造成不利影响。
根管生物膜对于各种抗菌措施和宿主免疫有较强的抵抗力,是导致感染持续存在、根管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由于临床试验的局限性,新研发的根管抗菌策略如冲洗剂、冲洗技术、根管封药等均需先进行严格的体外研究评估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聚醚醚酮为聚醚芳酮家族中的一员,1978 年英国帝国化工集团首次开发研制出聚醚醚酮并应用于军工产业。其主链结构由芳香核连接1个酮键、2个醚键的重复单元构成,使PEEK 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这种稳定性所具有的优点,让PEEK 在20 世纪80 年代,作为一种新型的骨科植入物进入生物医学领域,应用于椎间融合器、全关节置换、颅颌骨缺损的修复。
牙槽嵴保存术(alveolar ridge preservation,ARP)又名位点保存术,是一种在拔牙同期对牙槽窝进行处理,以阻断或减缓牙槽嵴外部吸收,并最大限度地增加牙槽窝内骨形成,实现软硬组织增量或保存的手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