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病例

  • 多学科协作手术治疗颈静脉孔区颅内外沟通型肿瘤的临床分析

    颈静脉孔区是由枕骨、颞骨岩部、乳突、颞下颌关节、下颌支、寰椎等骨性结构围成的腔隙,解剖位置深在,神经、血管和毗邻结构复杂,包括前方的颈内动脉,外侧的面神经,内侧的舌下神经和后方的椎动脉等。颈静脉孔区肿瘤较为少见,约占颅内肿瘤的0.2%,但该区肿瘤类型多样,其中以副神经节瘤、脑膜瘤最为常见,其他少见的肿瘤类型包括脊索瘤、软骨肉瘤、转移瘤等。

    2025.04.16
  • 表面改性密网支架治疗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颅内动脉瘤一例

    患者男,34岁,既往SLE病史20余年,2022年3月因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在当地医院行冠状动脉血管旁路移植术,手术顺利,术后随访桥血管通畅;外院住院期间行DsA发现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以及右侧椎动脉梭形动脉瘤,未行治疗。

    2025.04.15
  • 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并发吉兰-巴雷综合征1例

    55岁男性,因突发头晕、头痛1 h余于2022年3月21日入院。入院体格检查:血压219/113 mm Hg,神志嗜睡,GCS评分14分,颈抗两横指,四肢肌力4级。入院后头颅CT见鞍上池、大脑镰及部分脑沟表面有多发条片状高密度影

    2025.04.14
  • 球囊三维重建及压力数字化联合唤醒麻醉在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的应用

    女,73 岁;因“左侧额面部发作性放电样疼痛2 年余”入院。头颅MRI 示:椎-基底动脉迂曲,与左侧三叉神经脑池段关系紧密。既往口服卡马西平疼痛可缓解,但服药后出现难以忍受的头晕症状。

    2025.04.09
  • 外伤性颅外多发脑膜瘤1例

    患者,男,64岁,3年前发现左额部、眶部多发肿物,直径较大者约0.5 cm,未引起重视,未前往医院检查和治疗。1年前患者左眶部、额部肿物快速增长,左侧额部两处肿物大小分别约为3.0 cm×0.8 cm、0.5 cm×2.5 cm,眶上约0.8 cm×1.3 cm。

    2025.04.08
  • 静脉3D融合技术辅助评估DAVF引流静脉是否兼具脑静脉回流功能

    硬脑膜动静脉瘘(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DAVF)即硬脑膜动脉与硬脑膜静脉窦、硬脑膜静脉或皮层静脉之间的异常连接,占颅内动静脉畸形的10%~15%。根据定义,DAVF位于硬脑膜,多位于静脉窦壁上或紧邻静脉窦周围。DAVF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对其血管构筑的充分评估

    2025.04.07
  • 脑血管造影术中突发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造影剂脑病1例

    男,76 岁;反复头晕数年入院,拟行全脑血管造影。入院后血压18.3/9.6kPa(137/72mmHg),未发现神经系统阳性体征。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发现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低回声斑块形成),右侧椎动脉血流阻力增高。3d 前曾因不稳定心绞痛(unstableangina,UA)、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三支病变)行左前降支药物球囊扩张术,造影剂为碘克沙醇,用量约110ml。术后恢复良好,无胸闷、胸痛等不适。追溯病史,病人2 个月前曾行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既往高血压病史10 年,糖尿病史5 年。

    2025.04.02
  • 颈胸段髓内神经鞘瘤并长节段脊髓空洞1例

    神经鞘瘤是椎管内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发于髓外硬脊膜下,而椎管内髓内神经鞘瘤的发病相对罕见。现报告1例颈胸段髓内神经鞘瘤并长节段脊髓空洞病例并复习相应文献。

    2025.04.01
  • 经眉弓锁孔入路完全神经内镜下手术治疗外伤性额叶血肿的疗效

    目前,颅脑损伤仍然给全球公共卫生带来沉重负担。外伤性颅内血肿的治疗方式包括开颅手术、神经内镜手术及钻孔引流术等,但是哪种方法更适合,仍然存在争议。对于额叶挫裂伤合并血肿,常规冠状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及酌情去骨瓣减压术是最早使用也最常见的治疗方法。

    2025.03.31
  • 床旁即时超声(PoCUS)实时引导颈椎管内外沟通性神经鞘瘤显微切除术1例

    患者男,51岁,头颈部疼痛6个月,休息后稍减轻,无放射痛,偶感右手指尖麻木;外院颈部MRI示C5左旁结节样异常信号;4年前曾接受“甲状腺部分切除术”。查体及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2025.03.26